close

「我很喜歡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說很跳tone的話,讓我笑的很想捶人。

我很喜歡自由,很喜歡跟他在一起可以去很多我們沒去過的地方,做很多沒做

過的事情。我們一起到奧萬大,早上起來看見楓葉在窗邊,眼前是深秋的異色

天空,他從後面輕輕地抱我,我感動的好想哭...。我跟他說,跟他在一起的時

後我就像草原,可以仰望天空,很舒服、又感覺很安全;但是後來我卻發現,

跟他在一起的時候,其實我哪裡也不能去。我們都以為大草原很輕鬆、很自

由,但忘了草原,其實只能等待日出日落...。」極簡咖啡的虎斑小貓跳到她

的大腿上,或許是因為這樣,眼眶裡的淚光遲遲沒有滴下來。她看著窗外的雲

朵,低頭繼續說

等不到的約定

「...有時候你在乎的不是承諾,而是有沒有未來。他說他不知道還能怎麼愛

我,可是他明明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一個家,一個溫暖的家,一個誰也不會離

開、誰也不會丟下誰的家...。可是,當我跟他討論這個問題時.他不是閃躲,

就是說改天再聊,但是這個改天,一改就是半年,這半年內,還參雜大大小小許

多次的深夜不歸和劈腿...。我等的很累了、很無奈了,所以離開了。但還是

好痛。」才剛說完.小貓的額頭就濕了一片。貓兒抬起頭好奇地看著她的臉,

啜泣的聲音沒有停歇。

「我...我以為我可以不再想他。我以為我可以透過對自己好一點,來忘記那

些他曾經對我做過的承諾,說過的美麗謊言。可是,離開他這幾個月,我發現我

不能。拿起手機,還是會想看看臉書上的他最近過的怎樣。但如果問我還願不

願意重來,我的答案卻是否定的。最後那段日子,太傷、太痛太辛苦,我不想再

回到從前,那種一個人努力卻又看不見天明的深淵。都已經分開一年多,朋友都

調侃我再痛也該走出來了吧?可是我也只能苦笑著附和。他們不是我,怎模能決

定這段路該走多久?倒是我,已經漸漸無法再相信一個人、無力在經營一段感情了...。」

有些人離開一段關係之後,就不願再走進愛情了。心裡好像有一塊,不願再被掀

,不願再被提起。你以為不再碰就不會再受傷,可是這樣的躲藏和保護,並沒有

讓他們得到真正的快樂,為什麼?

 

在愛裡,息得無助

曾經你的世界裡都充滿他的體會,曾經你們說好要到李大仁與陳又青的秘密基地

約會,曾經他說他會好好想彼此的關係,可是到了最後,這些曾經都變成了一種無

力。結果,你在離開他之後學會的第一件事,不是成長、不是沉澱,而是習得了「

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Martin Seligman與Maier(1967)曾做了一個著名(而且殘忍)的實驗,他把兩隻狗

分別關進兩個籠子中,只要籠子上的燈亮起,底盤就會通電,兩隻狗就會被電的哀

哀叫。關在A籠的小狗A君在幾經碰撞之後,發現鼻子觸碰到籠子的一個開關可以

停止電擊,可是B籠的小狗B君無論怎麼亂跳亂叫都無法改變現況,幾次嘗試之後就

放棄了,趴在籠子裡一邊哀叫、一邊任雷擊宰割。

後來,狗狗被換到新籠子裡,A君發現這次無論如何碰撞開關都無法停止電擊,情急

之下又做了其他的嘗試,亂跳亂叫,最後跳過柵欄到隔壁的籠子,成功躲過電擊;但

B君即使看到了A君的逃脫過程,卻還是選擇癱軟在通電的地板上,不願嘗試,甚至放

棄叫聲。

當你覺得你做再多的努力也無法改變現狀,當你曾經用盡奇極地挽回一段關係最後

還是失望、當你發現每次他給的承諾都跳票,每次你給的等待都沒有盡頭.於是你的

吳莉終於讓你學會,不再做努力、不再相信愛情、不再給愛機會,也不再給自己機會。

可是,這並不會讓你快樂。你以為隔絕感情可以讓自己避免傷心,你想說不去付出就不

會有失去,你認為一個人就好了,其實你根本未曾變好過,只是不想再讓自己更難過而已

。於是,你活在一種自我驗證的寓言裡(self-fulfilling prophecy):

(1)覺得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愛情→不願意嘗試任何的可能性→因為不願再踏出一步、不

願打開心房,當然無法再獲得真誠的愛→然後跟自己說:「你看吧,世界上果然沒有永恆

的愛情。」→不願意嘗試任何的可能性....

(2)覺得被遺棄→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不敢提出邀約→不願與人過度親暱

心想反正再次相信也是再被遺棄→關係是相對的.因為你未曾真誠地對待自己和關係,對

方當然也會有所保留,或是相處一段時間之後自動消失→覺得被遺棄→自我懷疑.....

最後你會發現,其實你不是愛不了.而是傷不起。幾年前的一段感情在你的心中埋下的針

讓你太害怕再受傷、太擔心會再次失望。但你卻忘記了,現在的你可能已經不如往昔.你

可能已經有更多的能力來經營關係;你也忘記了,現在身邊那個對你好的人也不是原先的

他。在感情裡,你遠比過去擁有更多資源和可能性,但你卻因為過去習得的無助.以為自己

注定寂寞、與真愛無緣,就像實驗中的B君,為常識就先放棄,把自己困在原先本來能逃脫的

牢籠裡。

 

海星一般的勇氣

如果你不相信一段關係是可以長久維繫的,如果你因為曾經的傷就不願意對自己

,獲這段關係好一點,你會發現再多次的情海浮沉以後,還是找不到一個穩定的港

口。Nathan Dewall等人透過幾個研究,逃避依戀的人對關係的承諾感較低、也因

此更容易有對伴侶不忠的傾向。當逃避與疏離變成一種習慣、當你擔憂太過親近

會傷到自己,當你不再願意認真投入一段感情,你也會「如願以償」地,無法擁有一

段穩定的關係。

「我希望我是海星。就算是被切了一半,還是可以永不放棄地長回來。」孩子在

學習單上寫了這段話,我反覆看的幾遍,感觸很深。

我們都需要海星一般的勇氣。與曾經緊緊相依的他分開,那撕裂的傷口本來就無法

短時間痊癒。因為離開,原先就是一趟自我重建的旅程,既然是重建,本來就沒有輕

鬆可言。可是如果繼續將自己捲縮在防衛的殼裡,你會發現,不敢去愛的人,最終,

仍得不到愛

是的,踏出一步可能會使自己再次受傷.但是把自己包起來,並不能帶你到任何地方

,只會讓你在同樣的軌道上,複習過去的無助.實現自己的預言。如果你已經看了夠

多的勵志書,卻仍停在這迴圈裡面,「立即」做出改變,就是對自己好一點,也對「現

在」愛你的人好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y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